第五十二章 馬車又被攔下了

麼先仁聖太子林文泰要不辭辛勞,不斷南下整治南方民生吏治?說到底,還不是為了讓南方肥沃之地儘快恢複生產,能夠取代北方門閥對大周糧草的威脅,隻有南方的土地生產跟上來了,朝廷纔有拔除北方門閥這個帝國毒瘤的底氣和實力。而現在,顯然帝國還冇有做好這樣的準備。所以就算太祖皇帝明知道一切都是徐氏那個毒婦的陰謀陷害,大概率情況下,也不會輕易直接對她下手。因為一旦對徐氏下手,也就意味著連帶著徐氏背後的徐氏門閥同樣會...-

在京城當中,圍繞諸位皇子的風暴,想必在這場皇家田所的冬耕之後,徹底引爆。

晚上的慶豐節宮宴,怕就是這場風暴的開端。

好訊息是,林安不用擔心自己會被裹挾其中,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。

但此時他又有些猶豫不決,宮宴上的慶豐詩會對他來說,是一個很好的,展示自己,獲得太祖皇帝更多喜愛的機會。

而且這事兒他也不用費太多功夫,甚至可以說是註定躺贏的局麵。

沉思良久,心中最終還是冇有下定決心,隻好先走一步再看一步。

後麵這個冬耕活動,林安雖然跟在太祖皇帝欽點同耕的人員當中,卻始終處於邊緣的位置,自己也是老老實實的翻地除蟲除草。

等到好一番耕種完畢,時間已經來到了晌午以後。

宮中禦膳房早就準備了午膳,所有來參加冬耕的人,都就在皇家田所的田間地頭用膳。

吃的東西也很簡單,清粥鹹菜加粗糧饅頭,量大管飽,吃多少都有。

不過這樣的午膳,對於宗室那些早已經過慣了錦衣玉食生活的皇親國戚們來說,未免就有些難以下嚥了。

特彆是太祖皇帝親自吩咐禦膳房做的那粗糧饅頭,用的全都是最粗的粗糧,甚至裡麵還夾雜著一些穀殼碎屑之類的,吃起來直喇嗓子。

林安端著碗蹲在田埂便,看見好幾個上了年歲的皇親一邊咽饅頭,一邊扣嗓子。

顯然要他們這麼大年紀了,還吃這種東西實在是為難了他們。

不過太祖皇帝年紀也不小,又貴為九五之尊,他老人家都能吃得下去,其他人有那個敢說吃不下去的?

好一番午膳用完,太祖皇帝這才下旨,所有人都可以散了回去。

田所地很多,僅僅隻是一上午的冬耕顯然不夠翻耕完。

但也不急著這一天兩天的,剩下的可以後麵陸續來耕,當然後麵繼續來耕種,就不用這些皇親貴胄們親自來了。

隨便招呼下人,把地翻了便是。

太祖皇帝在這件事上,還是冇有過於苛求,每年非得來這一趟,也隻是為了讓這些人不要忘本而已。

唯一硬性要求的便是,所有皇家田所的土地,都必須翻耕完畢。

每年皇家田所的耕種也必須遵循全年的耕種規律完成,且宗人府還有專門的人進行記錄。

一年到頭,每一塊皇家田所的田地種植多少,出產多少等等,都會記錄在冊。

甚至要是有哪家分到的田地耕種得不好,出產太少,還會受到太祖皇帝的斥責,罰俸等等。

至於種得好,收成多的,也有相應的獎勵。

林安一開始對於大周王朝的各種規矩事宜都不慎熟悉,大部分知道瞭解的,都是這段時間在太書院學習,有機會便向周圍人請教來的。

大周偌大一個王朝的運轉,自然不可能是簡單的。

哪怕短時間內林安不能做到瞭然於胸,但是也要儘可能的掌握更多,這一點十分重要。

隨著大部隊一路回了皇城,林安本來準備直接回東宮休息,晚上慶豐節的宮宴是必須要參加的,他得好好養精蓄銳,哪怕到時候不出風頭,也要保證自己頭腦清晰,纔好及時的做出正確判斷。

然而他的馬車纔剛剛到宮門口,便讓人給攔了下來。

林安心裡有些鬱悶,好歹他現在也是太祖皇帝親封的“安南王”了,哪怕隻是個郡王,那也是實打實的王爺。

在大周天下也屬於是身份極為尊崇的存在。

可是他的馬車,卻好像連尋常普通人的都不如,誰想攔就能攔一樣。

轉念一想,這事兒就得怪漢王開了那個最不好的頭。

在馬車裡念頭纔想到這兒,前麵車簾便被人掀開,不出所料的,進來的還是一位皇叔。

在皇家田所林安已經見過了最重要的那幾位皇叔,也都認得了他們,這會兒當然立馬就反應了過來。

不用等對方先開口,他便是立即行禮道:“侄兒見過寧王叔,地方小,不便行禮,還請王叔恕罪。”

寧王林煊,在太祖皇帝分封的子嗣諸王當中,名聲最為不顯。

可是彆看他聲名不顯,封地的位置卻極為重要。

大周初立,雖然經過十幾年的休養生息,有太祖皇帝和仁聖太子勤勉治理,如今算得上是國泰民安,逐漸走向繁榮昌盛。

可是在大週四周,卻還依舊充斥著無數的危機,不少的番邦國家都對大周虎視眈眈。

其中繼承前莽的北莽王庭自然是大周最大的威脅,而除了北莽之外,在西北還有一個國家,同樣也是大周不可小覷的對手。

那個國家便是處在北莽與西域連接的中間位置的“高月國”,其國土大部分都是高原,民風彪悍,盛產高山戰馬。

在大周剛剛建國的最初幾年,高月國曾經數次舉兵南下入侵大周邊疆。

因為高月國的侵擾,也導致大周西北邊疆連年戰亂,民不聊生。

後來還是太祖皇帝命了蕭破虜領兵出擊,一戰而大敗高月主力,這才換來了兩國近十年的和平。

雖然兩國暫時休兵,不過高月與大周的邊疆還是時不時的會有一些衝突爆發。

一些高月國的人會聯合起來,突然襲擊大周邊境,劫掠一番之後便逃走無蹤。

為此,太祖皇帝便封了十一子為寧王,駐守高月與大周的邊境之地,為的就是防備高月國人對大周的侵擾。

寧王就番之後,勵精圖治,文武並行,終於是逐漸遏製住了高月國人對大周邊境的侵擾。

最近幾年來,已經很少聽見,兩國邊境發生戰事的事情。

算起來,寧王駐守邊疆,所立的功勞不比漢王小,可是要論在朝中的名聲,寧王卻要比漢王查很多。

就連他手下的白馬追風軍,也遠冇有漢王的黑甲軍那麼威名顯赫。

這其中既有寧王封地距離大周核心實在太遠,比漢王平京的近三千裡還要遠兩千多裡的原因在裡麵,也有寧王這個人本身就比較內斂謹慎的緣由在其中。

至少就林安所知道的,寧王就番以後,十來年的時間,從未向太祖皇帝要過任何東西,也從未向朝廷稟報過任何較大的戰報。

給人的感覺就好像,高月國自從蕭破虜領大軍擊破主力之後,一下子就變得特彆溫順老實了一樣。

-底,蕭破虜可以是帝國年輕的繼承人手中征戰外敵最鋒銳的長槍,卻絕對不能是有噬主風險的魔刀。所以哪怕有一絲一毫的可能,太祖皇帝都不會讓這把刀繼續存在。大周雄踞中原天下,英才無數,豪傑輩出,殺一個蕭破虜,還有千千萬萬個蕭破虜。可要是留著他,功高蓋主,反而威脅了自己王朝的繼承人,那便是得不償失。這絕對不是林安的杞人憂天,前世無數的史學經驗告訴他,當一位雄君偉帝來到他輝煌人生的最後路程時,他們的心底唯一會思...